加赫特·貝加 目录 1983年 1985年 貝納通 法拉利 邁凱輪 法拉利 貝納通 上海國際賽車場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导航菜单改善这篇條目Time to simplify the path to F1Berger to drive Ferrari at Shanghai加赫特·貝加ESPN F1車手貝加檔案Gerhard BergerF1.com, selling 50%加赫特·貝加WorldCat Identities3645871191350270000 0001 1493 2122no95051977c1e9b751-8168-488f-a0e7-aa725f4811680046314069732469编
奧地利一級方程式車手1959年出生法拉利一級方程式車手
奧地利國際汽車聯盟塞納飛箭車隊法拉利車隊邁凱輪車隊阿蘭·普羅斯特塞納邁克爾·舒馬赫米卡·哈基宁上海國際賽車場
加赫特·貝加
跳到导航
跳到搜索
本條目需要擴充。 (2013年5月3日) |
出生 | (1959-08-27) 1959年8月27日 Wörgl, Austria |
---|---|
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職業生涯 | |
國籍 | 奥地利 |
車隊 | ATS, Arrows, Benetton, 法拉利車隊, 邁凱倫車隊 |
出賽次數 | 210 |
世界冠軍 | 0 |
分站冠軍 | 10 |
頒獎台 | 48 |
生涯積分 | 385 |
桿位 | 12 |
最快圈速 | 21 |
首次出賽 | 1984 Austrian Grand Prix |
首次分站冠軍 | 1986 Mexican Grand Prix |
最後分站冠軍 | 1997 German Grand Prix |
最後出賽 | 1997 European Grand Prix |
傑哈德·伯格((英文): Gerhard Berger),生於1959年8月27日,是一位已退休的奧地利籍F1賽車手。他現時為國際汽車聯盟的方程式賽車委員會的主席。[1]
目录
1 1983年
2 1985年
3 貝納通
4 法拉利
5 邁凱輪
6 法拉利
7 貝納通
8 上海國際賽車場
9 參考資料
10 外部連結
1983年
伯格在1983年參加歐洲F3錦標賽。在11月,他參加了澳門F3格蘭披治,在比賽中取得季軍及最快圈速,當年的冠軍是塞納。
1985年
貝加在1985年為飛箭車隊出戰F1。可惜成績差強人意。
在年末的澳門東望洋大賽中,貝加為寶馬車隊駕駛M635CSi取得亞軍。
貝納通
伯格在1986年首次在F1賽場上取得勝利,駕駛貝納通B186於墨西哥大獎賽取得冠軍,也是當年貝納通車隊、倍耐力輪胎和寶馬引擎的全年唯一勝利。
法拉利
伯格在1987年加入法拉利車隊,並且在賽季最後兩站日本和澳洲取得二連勝。
邁凱輪
伯格在1990年加入邁凱輪車隊,取代阿蘭·普羅斯特的位置,成為塞納的隊友。
法拉利
伯格在1993年重返法拉利車隊,據聞年薪高達1千2百萬美元。
貝納通
1995年,伯格回歸貝納通。1997年伯格勝出了德國大獎賽,擊敗了邁克爾·舒馬赫和米卡·哈基宁,是他賽車生涯的最後一場勝利。
上海國際賽車場
在2004年6月,伯格駕駛一輛法拉利F2003-GA在上海國際賽車場奔馳,是首位在上海駕駛F1賽車的車手。[2]
參考資料
^ Time to simplify the path to F1. FIA.com. 2013年2月14日.
^ Berger to drive Ferrari at Shanghai. Formula1.com. 2004年6月3日.
外部連結
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:加赫特·貝加 |
- ESPN F1車手貝加檔案
Gerhard Berger在互聯網電影數據庫(IMDb)上的資料(英文)- F1.com, selling 50%
加赫特·貝加在WorldCat聯合目錄內的著作和相關文獻
|
|
分类:
- 奧地利一級方程式車手
- 1959年出生
- 法拉利一級方程式車手
(RLQ=window.RLQ||[]).push(function()mw.config.set("wgPageParseReport":"limitreport":"cputime":"0.664","walltime":"0.883","ppvisitednodes":"value":2179,"limit":1000000,"ppgeneratednodes":"value":0,"limit":1500000,"postexpandincludesize":"value":106367,"limit":2097152,"templateargumentsize":"value":2621,"limit":2097152,"expansiondepth":"value":17,"limit":40,"expensivefunctioncount":"value":26,"limit":500,"unstrip-depth":"value":0,"limit":20,"unstrip-size":"value":1780,"limit":5000000,"entityaccesscount":"value":1,"limit":400,"timingprofile":["100.00% 668.106 1 -total"," 31.99% 213.753 3 Template:Navbox"," 22.61% 151.029 1 Template:STR"," 21.93% 146.530 1 Template:IMDb_name"," 13.08% 87.384 1 Template:F1_driver"," 12.57% 83.956 19 Template:Le"," 11.95% 79.839 1 Template:Infobox"," 11.74% 78.454 20 Template:Internal_link_helper"," 10.99% 73.438 1 Template:Authority_control"," 9.23% 61.663 1 Template:Expand"],"scribunto":"limitreport-timeusage":"value":"0.202","limit":"10.000","limitreport-memusage":"value":6358391,"limit":52428800,"cachereport":"origin":"mw1320","timestamp":"20190613215259","ttl":2592000,"transientcontent":false););"@context":"https://schema.org","@type":"Article","name":"u52a0u8d6bu7279u00b7u8c9du52a0","url":"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5%8A%A0%E8%B5%AB%E7%89%B9%C2%B7%E8%B2%9D%E5%8A%A0","sameAs":"http://www.wikidata.org/entity/Q78502","mainEntity":"http://www.wikidata.org/entity/Q78502","author":"@type":"Organization","name":"u7ef4u57fau5a92u4f53u9879u76eeu8d21u732eu8005","publisher":"@type":"Organization","name":"Wikimedia Foundation, Inc.","logo":"@type":"ImageObject","url":"https://www.wikimedia.org/static/images/wmf-hor-googpub.png","datePublished":"2013-05-03T05:39:39Z","dateModified":"2018-03-10T06:44:11Z","image":"https://upload.wikimedia.org/wikipedia/commons/2/21/Gerhard_Berger_1991USA.jpg"(RLQ=window.RLQ||[]).push(function()mw.config.set("wgBackendResponseTime":149,"wgHostname":"mw1239"););